吉爾吉斯斯坦的中國投資
——石油加工業的突破口
《明鏡報》 2018年9月26日
自從中大煉油廠落戶卡拉巴德市之后,吉爾吉斯斯坦就步入了自身擁有石油加工能力的國家行列。
經濟學家都知道,汽油、柴油以及其它燃料油是戰略性商品。不久前共和國的石油產品還完全依賴進口,國外供應商的行為有時完全無法預料:比如農忙季節,他們可以對石油產品限額出口或者完全禁止出口,也就是說不銷售給包括我吉爾吉斯斯坦在內的其它國家;他們可以猝不及防地哄抬物價,他們的行為準則是“不愿意——就別買”?,F在我們在卡拉巴德建造的煉油廠具有足夠強大的生產能力,毫不夸張地說,從本質上鞏固了國家的經濟安全(鄰國哈薩克斯坦,在久遠的蘇維埃時代就有三大煉油廠,只要巴夫洛達爾煉油廠、阿特勞煉油廠、奇姆肯特煉油廠還在持續生產,哪怕不再新建一個煉油廠,哈薩克都擁有巨大的石油儲備量,永遠不依賴別人,——注意,出現缺油都只是臨時性的)。
為什么投資者選擇在卡拉巴德落戶呢?
卡拉巴德煉油廠——是一個投入了大量資金、技術含量高的企業,它也是國庫收入的主要來源。我想,國家的任何一個地區,就像人們所說,為了今后生活得更美好,有穩定的稅收來源,無不希望引進這樣的投資商。問題是:為什么中國國有能源化工企業“陜西煤業化工集團”選擇把工廠布局在熱伊爾區呢?
這種經濟財富出人意料的降臨到卡拉巴德人頭上,這當然不能歸功于當地官員,因為他們還需要學習如何吸引外國公司投資的藝術,而是要歸功于卡拉巴德在蘇維埃時期就有這樣的潛力:所有工業基礎設施都擁有----公路和鐵路、能源動力、人才。這里一切都不需要從零開始!“陜西煤業化工集團”的專家們,應當說是經過仔細研究吉爾吉斯各地市州的條件后才決定選擇卡拉巴德的。
投資商簡述:
“陜西煤業化工集團”總部位于陜西省西安市,是中國古老城市之一,是絲綢之路經濟帶的起點。那陜西省有什么呢?據了解有這樣幾組數據:陜西省人口3800多萬,有100余所大學和1000多所科研院校。
“陜西煤業化工集團”——是全球特大型能源企業集團之一:年產值300多億美元,位居世界500強企業的第337位,擁有總資產780億美元,員工約20萬人。
陜西煤業化工集團擁有100余座煤礦,年產煤1.47億 噸,有20多家生產聚丙烯、聚氯乙烯、甲醇、煤油、焦炭的企業,每年生產各類化工產品1800萬噸,鋼鐵1200萬噸,有22家發電廠,年發電量450億千瓦時(試比較:吉爾吉斯斯坦年發電量110-140億千瓦時)。
集團同時還從事金融業務,她是多家銀行和證券公司的控股股東。
陜西煤業化工集團的業務遍布全中國,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阿根廷、蒙古、塔吉克斯坦等國外都有各類投資項目。
中大煉油廠建設投資了多少呢?
陜西煤業化工集團在卡拉巴德的煉油廠共投入了5億美元。2013年12月份開始試運行,2014年1月份生產了第一桶油,到現在每年的產量都在提高,以下數據就足可證明:
2014年 —— 65 000噸
2015年 —— 143 000噸
2016年 —— 252 000噸
2017年 —— 336 000噸
截止2018年9月1日,生產了274 000噸,到今年年底計劃生產60萬噸,而到2019年已經達到80萬噸,也就是說達到設計加工產能。
成品油品種:各類柴油、80號和92號汽油、油漿、燃料油、液化氣。
出口到塔吉克斯坦的銷量也在逐年增長, 產品甚至遠銷到遙遠的白俄羅斯。
這些數據背后是來自中國員工和吉國員工辛勤工作的付出,總經理奧登別克.薩德爾巴耶夫說,最近幾年,這些員工已派往和正在派往中國培訓學習,我們高興地發現,吉國員工中有的已經走上管理崗位,如:總經理、副總經理、財務經理、生產車間負責人以及其它重要崗位。
我們說,有超過1000人在工廠工作,有大約700人在下屬企業工作,如果再加上那些在這里為工廠提供服務的非直屬公司的1300名員工,那真是一個了不起的就業規模。
現在我們正在解決運輸物流問題,我們擁有運輸隊,但還在繼續尋找物流合作伙伴。鐵路職工由于工廠的存在而有了很不錯的收入。
財政從中大煉油廠收獲了什么呢?
從工廠開始建設以來,超過1億美元的稅收納入國庫,僅在2017年,這家公司就上繳稅收23億索姆,而從2018年1月1日至8月15日,上繳稅費超過30億索姆。如果把工廠下屬企業繳納的稅收一起統計,就完全可以清楚地知道“中大”對國庫的貢獻有多大。
據了解,工廠的生產還沒有達到設計加工能力,當滿負荷生產時,預算的稅收將翻倍。中大煉油廠不僅是本市,而且是吉爾吉斯斯坦的大型納稅企業:現在它已是國家5個最大納稅人之一。
除了上繳法律規定的稅收外,“中大”還經常投入資金解決社會文化方面的問題,擁護當地的倡導,響應社會組織、國家機構的號召。在今年的世界游牧運動會舉行時,這家公司就積極參與,并捐助了2百萬索姆。
為什么工廠還未達到設計生產能力呢?
這有一系列的原因。眾所周知就是原料油供應問題,問題在于需要有良好的物流基礎設施,什么意思呢?就是鐵路運營商車皮太少,就是要增加油罐總量,補短板需要時間和資金,但重要的是,運營商要全力以赴開展工作。
現在“中大”的專家們正在仔細研究生產高質量的歐5標準的油品,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這些計劃不會停留在紙上:企業每年都要投入3000萬美元用于工廠的發展,而這些資金是屬于沒有政府擔保的直接投資。
工廠現在基本上是從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南部采購原料油,在吉南部,不僅采購原油,還采購石油餾出物、混合油。工廠說,他們計劃采購吉爾吉斯的所有原料油。在這里我們已經看到了:“中大”的開工給大家提供了開采小型油田的機會,這些油田在吉爾吉斯斯坦將會更多。
“中大”在吉爾吉斯已經占有三分之一的燃料油市場份額。
煉油廠不僅批發銷售,還正在積極開展零售業務,創建了專門的下屬企業——吉爾吉斯石油天然氣工業公司(商業貿易公司),它的任務就是向終端消費者銷售自己的石油產品?,F在銷售公司擁有自有產權的加油站40個,計劃在吉爾吉斯斯坦境內建造300個加油站。
現在卡拉巴德生產的油品在吉爾吉斯斯坦的份額為33%,當工廠滿負荷生產后,這個數字將改變為50%。
我們怎么幫助投資商,為他們創造怎樣的條件呢?
作為特大型的國有企業陜西煤業化工集團的代表們,在很莊重的外交場合從未向吉爾吉斯記者公開訴說過,他們的工作如何受阻,在平等對待方面有時給他們制造了多大的麻煩。這不難理解:企業在一個陌生的不了解的國家,自己的政府不總是有能力操控現場的局勢,完全做不到。
但我們,吉爾吉斯人,十分清楚,我們的官吏們是很會給投資商連續不斷地制造障礙的。他們在這方面很有經驗,他們通常會跟許多非政府組織、大眾媒體、當地居民串通起來進行一整套運作,然后,他們當然會出面“幫助”投資商解決爭端。
我們給“中大”帶去的不幸一波又一波,這是眾所周知的。我們只想說,大眾媒體最近掀起的喧囂背后顯然是有特定的利益相關者在從中作祟。
位于煉油廠區域的12座公元前5-3世紀的古墓,國家技術環保監察署認定是因為工廠的經營活動導致坍塌的。事情真是這樣嗎?我們記者采訪組到現場實地查看后證實,位于工廠區域的只有4座古墓,而且完好無損。是的,是有個別古墓局部被損壞,只是它們位于工廠的區域之外,而且是在工廠還沒有建設之前就損壞了。古墓發生的事與中大沒有任何的關系。我們發現,緊挨著古墓(工廠圍墻外)建有一些畜牧用房,古墓沒有用欄桿圍起來,這里有牲畜放牧(請看照片):瞧,誰給歷史文化遺產造成了破壞?為什么那么“講原則”的國家技術環保監察署的官員們不嚴厲地責問羊圈所有人,到底是誰的家畜破壞了古墓?
寫這篇文章是因為看到一則消息:議會燃料能源和礦產利用委員會在卡拉巴德中大煉油廠舉行了現場調研座談會,援引原文:“請煉油廠領導完成以下任務......”,接著列舉任務:改善、購買、完善、綠化等等、等等。我不知道,議員們清不清楚(再次贅述,請諒解),他們沒有權利向經濟實體交辦任務?但我知道,今天在我們這里能遇上這樣勢力雄厚的投資商是一件名利雙收的事情!名,是因為我們很容易獲得各種形式和不同范圍的政治紅利;利,是因為我們能輕松獲取實實在在的不同方式和不同數額的物質利益。
記者:?明鏡報? 庫爾曼別克.瑪姆別托夫
編譯:郭守暢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