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吉克斯坦總理拉蘇爾佐達視察陜煤建設集團承建的丹哥拉輸變電項目
打造中亞能源石油煉化產業鏈
陜煤集團緊抓國家“一帶一路”建設,順應要素資源有序自由流動和高效配置的要求,以打造圍繞“一帶一路”成長和發展的品牌公司為平臺,“走出去”工作穩步發展:
中亞能源石油煉化產業鏈、成品油銷售一體化產業鏈穩步推進。
聚焦中亞和南亞,通過科技人員交流、共建聯合實驗室等,打造產業網絡集群,投資2280萬美元,建成了塔吉克斯坦輸變電項目并承擔整個丹哥拉經濟特區的輸配電服務。
印尼煤、電、鋼、建材一體化工業園區項目前期工作穩步推進。
在為企業注入全球化競爭基因的同時,轉變海外戰略模式,由機會觸發型到戰略主導型、由“走出去”以項目為基的單點布局到產業協同布局。
首個BOT境外項目建成完工
5月20日,陜西煤業化工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陜煤建設)首個境外BOT(建造—營運—移交)項目——塔吉克斯坦丹哥拉輸變電項目圓滿完工,這標志著陜煤建設以丹哥拉項目為原點,在海外市場上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
塔吉克斯坦資源豐富,但基礎設施落后,電力短缺嚴重制約著經濟社會發展。該國規劃了丹哥拉經濟特區,預計將有60戶企業在此落戶,興建發電廠及相關電力設施成為當務之急。
近年來,陜煤建設作為建筑施工企業正在探索新的經濟增長點,借助“一帶一路”的東風,“走出去”在更廣闊的國際市場尋求發展機遇成為企業內生發展需求。
2016年12月30日,陜煤建設與塔吉克斯坦共和國成功簽署《國營單位和私營單位伙伴關系協議》。
2017年,陜煤建設中標塔吉克斯坦丹哥拉輸變電項目,并注冊成立中亞投資(建設)有限公司,挑選“精兵強將”組成了一支常駐塔吉克斯坦的團隊,專門負責丹哥拉項目。
該項目既是陜煤建設落地有聲地謀劃和實施“走出去”戰略的重要實踐,也意味著該公司正在把“走出去”戰略作為適應全球化發展、拓展國際市場以期達到轉型升級的新出路,以此實現多元化發展、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
根據協議約定,該項目采用的BOT模式,體現了強強聯合、優勢互補、效能最優的工程建設模式,將為陜煤建設海外市場提供良好的借鑒。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中亞投資(建設)有限公司在對塔吉克斯坦市場進行充分考察和調研后,為丹哥拉經濟特區制定了總投資為2280萬美元的220千伏供電工程。項目主要內容為一個2×125MW的變電站和兩條總長度為41KM的220KV輸電線路工程,建成后將承擔整個丹哥拉經濟特區的輸配電服務。目前,項目已順利完工,運行后可承擔整個丹哥拉經濟特區的輸配電服務。
完善設計,實現無縫對接
協議簽訂后,如何實施成為最關鍵的任務。經過前期多方實地考察調研,陜煤建設與西北電力設計院對項目完成了技術層面的可行性研究,并反復權衡項目整體利益、施工方利益和設計方利益。在將近1年的反復談判與不斷優化中,設計方案內容詳實,可操作性強。陜煤建設通過不斷優化設計方案,預測項目總投資可以控制在2280萬美元之內。
目前,丹哥拉經濟特區輸變電項目工程建設已完工,正積極準備運營人員和運營方案,確保運營工作順利進行;下一步還將和塔吉克斯坦相關部門積極溝通,就下游用戶和結算方式達成共識,為實現建成到投運的無縫對接做好準備。
“在經濟相對欠發達的塔吉克斯坦做項目,更多的利用當地人力資源,人力成本低,還能帶動地方經濟,這也是實施本土化戰略維持長期合作的趨勢所在?!敝衼喭顿Y(建設)有限公司工程部部長楊波說。該項目建成后,將有效增強丹哥拉經濟特區的供電能力,緩解電力供應的緊張形勢,有力支持塔國經濟發展。
隨著基礎設施建設進程的加快,用智慧勾勒的一張張圖紙,正在變成立體、生動的現實,呈現在這個國家舞臺上,陜煤建設精湛的技術實力也將再次得以綻放。
架起“一帶一路”設施聯通橋梁
建設海外項目,首先要考慮國外資源、環境、法律、政策等諸多因素,以及語言、宗教信仰等文化差異,因此前期必須做足充分調研考察。
在項目施工中,最難繞過去的就是設備運輸問題。由于塔國地處山區,境內山地和高原占90%,道路交通狀況復雜,加之國內設備廠商對塔國道路交通不了解,裝貨規格標準不同,一旦造成設備損壞,從國內重新發貨,空運需要一周,陸運最快也要一個月。而且設備大多數是從國內到吉爾吉斯邊境再到塔國首都,之后輾轉到丹哥拉,共550公里,部分還需途徑烏茲別克斯坦轉入。為了不窩工,中亞投資(建設)有限公司黨總支書記兼負責人穆安營帶領團隊積極與供貨商協商,做好詳細供貨計劃,從設備裝箱開始,會同運輸公司把每一個設備零件固定好。2017年11月,106噸的主變壓器設備,加上自重近40噸的運輸車在羅恭市西叉羅格村過橋時,由于橋體承載力不夠,無法通過。中亞投資(建設)有限公司職工在穆安營的帶領下現場駐扎,研究方案,最后在與供貨方重慶電建溝通后敲定方案,開辟一條新路。
當時當地最低氣溫跌破零下10°,白天則高達20°,最近的4公里遠的村莊住著十幾戶塔國村民。他們白天的餐飯就是幾瓶礦泉水,幾個囊。晚上到村民家里借宿,喝上一杯熱水都很滿足。由于雇傭的當地人,語言不通,工期任務緊,大家的焦慮疲憊都掛在帕米爾高原風霜侵襲的臉上。
這個由5位30歲,3位80后,一位90后組成的8人團隊,在現場沒有一個退縮。伴著繁星點點,當他們躺在村民家的地毯上,卻怎么也睡不著,除了冷,更有對施工的焦慮。最終僅4天路修好了,第七天變壓器走出困境,正常運輸。
中亞投資(建設)有限公司的年輕職工常鵬:在建設集團"雙特百億"的東風下,借助"一帶一路"倡議,我們有信心在中亞五國開辟更大市場,打磨自己,更好成長。
塔國項目的建成將為陜煤建設帶來另一波發展契機,該公司將立足塔國,借此項目展示在施工領域的管理優勢和技術優勢,積極開拓基礎設施建設、房屋建筑、礦山工程等領域的業務。
陜煤集團目前已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總投資近15.8億美元,作為所屬的陜煤建設,丹哥拉項目并不算很大,但意義非凡。眾所周知,陜西是陸上絲綢之路的起點,而塔吉克斯坦是絲綢之路的重要途徑國,丹哥拉經濟特區不僅是塔吉克斯坦僅有的兩個經濟特區之一,陜西省與哈特隆州還是友好省州關系,因此,通過設施聯通,架起發展橋梁,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