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海外陜西”的標桿——陜煤化中大石油吉爾吉斯項目為陜企“走出去”探路
陜煤化集團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戰略號召,圖為集團在吉爾吉斯斯坦建設的中大石油項目。
陜西煤業化工集團供圖
出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沿39號國家公路一路向西70多公里,就來到了楚河州的卡拉巴德市。在入城前向南拐,轉入41號國家公路,高聳的化工裝置和巨大的柱狀儲油罐突然矗立在人們眼前,在吉爾吉斯廣袤的草原上鋪開。這是陜西省目前在境外最大的投資項目,也是吉爾吉斯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加工企業——陜煤化集團中大石油公司。
時值九月,吉爾吉斯秋高氣爽。放眼年加工原油80萬噸、占地面積達5000余畝的廠區,很難想象這里曾是卡拉巴德城郊的一塊荒地。歷經四年艱苦卓絕的建設,2014年生產裝置一次性開車成功。目前,仍處于試運營期的中大石油公司已占據吉爾吉斯30%的成品油市場份額。項目的建成不僅拓寬了陜煤化集團的產業布局,也為吉爾吉斯創造就業崗位3000多個,年上繳稅費超過1億元人民幣。
中大石油項目是陜西省按照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建設“海外陜西”,開展國際產能合作的重要項目。中大石油公司按照世界一流企業標準建設,致力于打造陜西企業“走出去”的標桿。為引領我省更多企業“走出去”,積極開拓“一帶一路”沿線市場發揮了積極的示范帶動作用。
1、異國他鄉創造“中國速度”
八年前,中大石油項目在吉爾吉斯面臨的是不絕于耳的質疑聲:工廠能建起來嗎?原材料從哪里來?工人從哪里招?這些懷疑并非沒有道理。吉爾吉斯意為“草原上的游牧民”,這里工業基礎薄弱、物資匱乏、基礎設施落后、語言溝通不暢……要在這里投資建廠難度可想而知。
但是,廣闊的市場吸引了投資者的目光。吉爾吉斯國土面積和陜西省相當,但人口僅600萬,隨著人口的快速增長,內需在增加。吉爾吉斯南部發現石油,水資源豐富,煤炭儲量大。此外,從成本的角度來看,吉爾吉斯的稅負、用工成本偏低,對企業長遠發展也是有利的。
經過一年多的考察、選址,中大石油項目最終敲定。然而,項目建設者們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
“施工建設中最大的困難是文化差異,文化的不同引起了所有的不同?!?月26日,中大石油副總裁楊政民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坦言,中吉兩國之間在設計規范、理念標準等方面存在巨大分歧。例如,在設計上,全廠設計由中石化洛陽設計院承擔,但是吉爾吉斯法律要求,每張圖紙必須由吉方設計院進行二次設計和翻譯。在施工上,國內的施工單位必須掛靠當地施工單位,獲批后才能動工。由于吉爾吉斯相關標準和規范的滯后,項目設計、施工多次面臨被推倒重來的風險。這不僅產生了大量費用,而且嚴重遲緩了工期。
由于吉爾吉斯物資極度匱乏,所有生產裝置除了水泥和沙子以外,其余全部來自中國遠距離發運。為了滿足施工需求,項目部甚至不得不從國內采購和租賃吊車、鏟車等工程車輛。除了一小部分貨物通過火車發運,大部分裝備只能通過汽車運輸。在項目建設初期,經常是百余輛大貨車從新疆出發,浩浩蕩蕩翻越天山而來,成為當地一景。
為了趕工期,項目建設者們只能在寒冷的冬季開始施工。中大石油公司提供的照片,記錄了當時的情景:工人們將20多米高的減壓塔用帆布和毛氈搭起來,通蒸汽后施工。蒸汽一時半會兒通不了,焊工就躺在雪地上作業。在項目建設的高峰期,僅中方施工人員就多達1600余人,他們吃、住在集裝箱里,在零下三十多度的惡劣環境中奮戰。兩年半后,項目基本建成,投資額和施工周期均遠低于中石油、中石化海外項目。
2、“陜企制造”站穩中亞市場
2014年1月19日,對于中大石油公司來說是個特別的日子。這一天,中亞能源總經理、時任公司總裁姚高民在廠區出油管處,接下中大石油公司煉油廠投運后產出的第一桶油,這標志著中大石油正式由建設階段跨入生產階段。姚高民興奮地向在場的每一位中大石油人展示勝利成果,現場頓時為之歡呼雀躍。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中大石油項目使用了中國煉油企業特有的“催裂化”裝置,這是該項目的核心競爭力。這套裝置的特點是能把重油“吃干榨凈”,輕質成品油收率高出吉爾吉斯本國以及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等煉油廠20%。到目前,中大石油的汽柴油出油率約82%,石油液化氣約9%。全廠綜合商品率穩定在91%左右,已達業內領先水平。
“2011年我剛來的時候,現場只有十幾名技術人員。公司緊急回國招聘一批大學生,經過簡單的培訓后,直接帶到現場,一邊參與施工,一邊接受培訓?!惫境崭笨偛?、煉油廠廠長史建國告訴記者,僅在裝置設計圖紙上,他們就發現了500多項問題。正是在這些難題的磨煉下,廠區技術人員水平趨于成熟。2014年年初,在零下二十多度的環境下,生產裝置一次開車成功,并保持安全平穩運行。
成品油生產步入正軌,中大石油公司迫切需要打開市場銷路。多年來,吉爾吉斯一直依靠俄羅斯每年向其提供100萬噸免稅油,俄石油和俄石化牢牢地占據了該國成品油市場,中大石油公司的加入無疑是“虎口奪食”。為此,中方銷售人員首先從一些小的零售商入手,逐步拓展市場。僅今年8月,中大石油公司銷售成品油3.3萬噸,目前,公司已占據吉爾吉斯30%左右的市場規模,油品遠銷塔吉克斯坦、阿富汗等周邊國家。
儲運能力不足也一直制約著公司油品生產和銷售。項目原來的設計理念被“中國化”。在國內,絕大多數的煉油企業都是獨立單元,即煉油的只負責煉油,原油是通過管道足量輸送,產品是通過管道全部直接輸出。由于當時設計時對上下游的考慮不足,儲備能力難以匹配生產。項目投運后,“憋罐”現象極其嚴重。今年,中大石油公司啟動17萬立方米的新儲備罐區建設,預計今年內全部建成,確保廠區長周期開車運行。
3、“SILK ROAD”見證中吉友誼
中大石油公司的到來改變了吉爾吉斯,更增進了中國人和卡拉巴德市民的友誼。在此之前,吉爾吉斯并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化工廠?,F在,工廠解決了當地人的就業問題,越來越多的人學會了用中文打招呼。與此同時,中國職工在宿舍旁的空地上種起了蔬菜,不難看出他們已經完全適應了這里的生活。
“卡拉巴德以前也是個工業化城市,但自從國家從蘇聯獨立后,這里便再沒有大型工廠了。中大石油的到來,重現了這里往日的輝煌?!边\銷集團裝卸公司員工庫巴來中大石油公司之前,在吉國外交部工作了8年時間,當聽說中國的一家公司正在建設一座大規模的工廠,這位土生土長的卡拉巴德人毅然遞上辭呈,回到家鄉。
卡拉巴德市市長沙伯丹諾夫·達尼亞勒也見證了這座小城的變化:“2009年剛開始建廠的時候,市民由于缺乏了解,對項目很抵觸?,F在他們沒有感覺到環境遭到破壞,而是看到了稅收在增加,從而對工廠也有了正確的看法和理解?,F在我們隨處可見本地居民和中方員工一起去吃飯、購物??ɡ偷鲁蔀橐粋€經濟開放的城市,我們歡迎中國企業來這里投資?!?
“當時這里還只是卡拉巴德市的荒郊野外,如今已經建起了一座現代化的工廠。中大石油公司是吉爾吉斯排名第一的加工企業,在整個中亞地區也是一座現代化的煉油企業?!惫究偛糜萆辛诸H為自豪地告訴記者,項目建設中遇到的困難和難題都是前所未有的,公司團隊得到了鍛煉和成長,未來如果再啟動其他項目,中大人在法律、標準、民俗等方面都是專家。
隨著公司的成長壯大,獨立于中大石油的運銷集團也已經建立。目前,公司在吉爾吉斯南部城市奧什設立了分公司。運銷集團總經理給力奇告訴記者,目前30%的市場份額還可以繼續提高。按照規劃,未來三年,公司將通過收購、自建、租賃等形式自營加油站,提高成品油零售比例,拓展利潤空間。他還透露,自營加油站的名字就叫SILK ROAD——絲綢之路,這象征著中吉兩國人民的友誼,也預示著企業未來的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