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實干,科學施工,中國人干的“哈拉紹(好)”
—中亞能源有限責任公司投資的吉爾吉斯中大石油項目春節施工紀實
(中亞能源吉爾吉斯訊)伴隨著混凝土攪拌站機器的轟鳴聲和棚外震耳的鞭炮聲,在中亞能源有限責任公司投資的吉爾吉斯中大石油項目的施工保溫棚內,幾百名放棄了春節和家人團聚、在異國他鄉忘我工作的中國工程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和工人,緊張而有序地忙碌著。他們從鋼筋綁扎到支模、卸料、澆筑、振搗……,每道工序規范而又嚴謹。為了實現公司今年確定的吉爾吉斯中大石油項目上半年部分裝置開車運行、年底全面建成投產的既定目標,依然決然地留在了吉爾吉斯。他們舍小家,為大家,不顧嚴寒,堅持奮戰在項目施工現場。他們創新實干、科學施工、爭分奪秒、搶抓進度,春節期間,克服了吉爾吉斯天寒地凍、戶外無法進行施工的重重困難,在確保施工質量的前提下,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連續不間斷施工60余小時,順利完成了50萬噸催裂化裝置“兩器”(再生器和沉降器簡稱)基礎700多立方混凝土的澆筑任務,為項目早日建成投產贏得了時間。
吉爾吉斯地處歐亞大陸腹地,與我國新疆接壤,有一千多公里的邊境線。冬季寒冷而漫長,全年冰凍期長達5個多月(每年11月初至來年三月底),嚴寒期根本無法進行混凝土澆筑施工?!皟善鳌笔鞘鸵睙挻呋鸦b置的核心裝置再生器和沉降器的簡稱,其基礎是整個工程現場混凝土量最大的單體工程,混凝土澆筑量達700多立方,而且質量要求高,必須連續施工,現場兩臺攪拌機、四輛混凝土罐車連續運行施工需60小時?!皟善鳌被A按期完成施工任務,關系到該項目2012年建成投產的公司總目標能否如期完成。
為此,中大中國石油公司現場建設指揮部千方百計,群策群力,反復研究論證冬季施工的可行性。最終經項目設計單位中石化洛陽設計院、吉爾吉斯ACM設計院和皇家設計院,會同國內土建專家、項目監理單位洛陽煉化監理公司多次論證,結合項目承建單位中石油第六建設公司多年來在國內東北地區冬季嚴寒氣候條件下的施工經驗,制訂了冬季施工加溫保溫措施的施工方案。從去年十月份開始,搭建了由兩臺蒸汽鍋爐、供熱管道閥門、架管、篷布等設備材料組建的保溫棚,并于2011年12月底前全部建成投入運行。
為了確保冬季施工質量,公司現場建設指揮部組織監理公司、承建單位制定了周密的施工組織方案。鍋爐、攪拌、運輸、輸送、施工等各個環節都安排了相應的值班經理,監督檢查用于混凝土攪拌的沙子、石子、水等物料的加熱,并按溫度不低于20度的工作要求,加熱后再進入攪拌機進行攪拌。最后,經過運輸和混凝土輸送泵輸入基礎模內的溫度不低于15度。在澆筑完成后再采用蒸汽進行養護。施工作業過程由吉國質量監督站工作人員和公司聘請的吉國注冊監理工程師全程參與監督指導。
元月26日,農歷正月初四,“兩器”基礎澆筑施工正式開始。當天,吉爾吉斯戶外溫度在零下20多度。棚外風雪交加,棚內緊張有序。值守人員積極協調調度,嚴密組織,恪盡職守。供應部門確保施工所需物資材料供應及時到位,隨叫隨到。項目現場建設指揮部和相關施工單位領導親臨施工現場指揮。經過60余小時的連續奮戰,“兩器”基礎澆筑終于圓滿完成。
曾對中大中國石油公司決定在冬季施工持懷疑態度的吉國設計院、項目吉國總承包商、吉國質量監督站工作人員和公司聘請的吉國注冊監理工程師,通過在澆筑施工開始前及過程中進行仔細的檢查和測溫記錄,見證了我方施工工程完善的質量保證措施,看到我方工程技術人員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和忘我工作的拼搏精神,都由衷的豎起了大拇指,稱贊道:“中國人干的“哈拉紹”(好)!
作為中亞能源有限責任公司投資建設的首個境外項目,吉爾吉斯中大中國石油公司煉油項目肩負著各級政府“走出去”的重任。該項目的建成既是中國國家能源戰略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又將為吉爾吉斯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無論是從中吉兩國關系來講,還是對公司的長遠發展都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兩器”基礎澆筑的順利完成,標志著原計劃于今年4月份開工六月份完成的催裂化基礎施工,提前3個月全面完成,為實現2012年公司項目建設總目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