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路遠忘初心 不以事艱移匠心
他的成績絕對不是偶然的,是一次次的努力和奮斗歷程的最終體現,他將責任兩個字時刻放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用一顆匠心守護初心,十幾年如一日地對待自己熱愛的化驗事業,用實干譜寫閃光的勞動者之歌。
李政村,男,漢族,1986年1月出生,大學本科學歷,2009年至2012年任職于中國兵裝集團天威四川硅業質量管理部,2012年進入中亞能源中大石油工作,現任中亞能源中大中國石油公司質量監督部經理,該同志在崗位上勤于奉獻、敢于擔當、勇于創新,為公司質量控制做出突出貢獻,在公司2023年檢修期間獲得中大石油復工復產檢修先進工作者。
功底扎實練就精湛技術
大學化學檢驗專業畢業后,從事分析檢驗工作,“干一行,愛一行,愛一行,精一行”,這是他對自己所從事事業的態度,2012年5月入職中亞能源中大中國石油公司,因工作需要在西安代表處工作參與實驗室的建設,他主要負責分析方法的確定、儀器設備技術參數的確定、化學試劑和耗材的確定、原始記錄和操作規程的編制,與儀器廠家對接各類技術參數和設備調試,面對大量的工作,他任勞任怨經常加班到深夜,為后續實驗室設備的順利安裝和使用奠定了基礎。2013年到吉國現場后,他負責實驗室儀器設備安裝調試和設備臺賬的建立,確保實驗室儀器設備穩定運行,實驗室所有的儀器設備他都如數家珍,將儀器參數和設備維護步驟深深地印刻在自己的腦子里,練就了他在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實驗室豐富的工作經驗。公司投入生產以后,他擔任白班班長兼精密儀器分析崗,帶領實驗室員工完成各類實驗分析項目建標,順利完成生產階段各項生產檢驗任務。因其過硬的技術及管理能力,2016年被借調至生產運行部負責生產統計和調度工作。2019年因化驗室各項工作需要,他又義不容辭地回到化驗崗位上,在其帶領下,于2019年通過了原油、汽油、柴油、燃料油34個分析項目的實驗室認可并獲得KMA證書。他像一顆螺絲釘一樣,鉚著一股子“鉆”勁,一步一步的練就了非凡的技術和技能水平。從一線操作工做起,從點滴入手,憑著一股子拼命勁,逐步成長為公司海外項目實驗室的行家里手,“我要努力將中大中國石油公司實驗室建設成吉爾吉斯斯坦國家實驗室”,談起目前的實驗室工作,他這么說道。
2023年中大石油公司吉國現場計劃檢修并恢復生產,他深知檢修是化工企業最苦最累的時候,尤其是中大石油面臨的幾年停工,以及吉爾吉斯斯坦的極寒氣候條件,但在接到中大石油公司復工復產消息后,他第一時間趕赴中大石油實驗室,不僅要克服時間緊任務重,人員極度短缺的難題,還要面臨分析檢驗技術標準更新后的各類技術難題,對于這些困難和難題,他逐一攻破,每天奔波于現場安全作業分析以及實驗室內儀器設備維修恢復生產工作,后續對借調人員進行業務培訓,帶領班組完成開工期間的各項分析檢測任務,組建了一支能打硬仗的隊伍。
“實驗室設備就沒有他修不好的”這是質量監督部員工對李政村工作的肯定評價,他善于鉆研,汽油產品分析最主要的分析設備辛烷值分析儀每年都需要高昂的維修維護費用,初期他利用工程師上門維修維護的機會,成功“偷師”,此后辛烷值測定儀的維護都由他一人完成,每年節約費用超50萬元;本次檢修期間,他認真梳理實驗室儀器設備,維修設備50余臺并投入使用,調試實驗室設備運行正常共計100余臺;其中辛烷值測定儀由于四年未運行和維護,出現缸體松動、氣缸內積碳嚴重、進油系統和潤滑系統多處漏油、壓縮比和溫度控制不穩定、運行軟件頻繁死機等故障,憑借敬業的態度和精湛的技藝,對該儀器機械部分進行拆機三級維修保養、對電氣元件部分進行主板清灰線路重新固定、對軟件內傳感器參數進行重新校正、對儀器工況重新調整,終在開車前完成維修和調試并運行正常,保障了實驗室儀器設備穩定運行并為公司產品提供可靠數據。
他的匠心不僅體現在對實驗技術的精湛掌握,還體現在對產品質量的嚴格把控,以嚴謹的科學態度對待每一個實驗方法和數據,他將分光光度法測鈣離子、鋅離子、鐵離子改為X-Ray儀器測定,縮短了分析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并減少化學試劑的購買費用;根據吉國ГОСТ成品油質量指標,必須對油品進行調和,每次調和比例的確定都由他完成,充分利用不同組分油的物化性質,通過在半成品油中加入添加劑或多組分半成品油按不同比例的調和,調和成不同標號的汽油和柴油;他在確定調和比例時,通過反復小樣實驗確定精確的調和比例以達到最優的調和方案,盡可能滿足質量指標和質量不過剩,達到降低成本的目標。這樣的小改小造還很多,用點滴行動助力公司降本增效工作。
他是一個管理者,也是一位“老師傅”。實驗室內他的課堂無處不在,每一天都能看到他給大家傳道授業解惑的場景,也把他“匠心”細致嚴謹的工作精神傳承給了一批批中大實驗室的員工。
由于開工前人員緊缺,班組管理和工作都非常有壓力和挑戰,每一次開車和生產不穩定時,他都與員工一起吃在現場,干在一起,全程留守實驗室,為實驗室班組員工值好班,用自己的吃苦耐勞精神感染著身邊的每一位員工,讓實驗室有非常好的團隊凝聚力。
他重視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利用業務時間,自發組織學習俄語,方便中吉方員工溝通交流,通過“傳幫帶”“老帶新”以及“輪崗換崗”制度實現一人多崗,一崗多能,培養中吉方業務骨干,不僅為員工提供和規劃好職業晉升通道,也為質量監督部儲備了人才。在日常培訓工作中,加強吉國員工培訓,最終實現實驗室“本土化”用人思路,目前實驗室吉國員工占實驗室總人數80%以上。
多年來,李政村同志離鄉背土,身處異國他鄉,以企為家,舍“自己小家”為“公司大家”且從未有任何怨言。2023年10月檢修及復工復產以來,他連續奮戰在中大現場,未休息過一天,默默堅守、勤懇鉆研、不忘初心的工作精神感染著身邊的每一個人,他用樸實的行動發揚了陜煤人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奉獻的優良傳統,礪匠人之心,行匠人之事,在國家“一帶一路”項目建設的道路上書寫屬于陜煤人的華麗篇章。
關閉